改革促创新 承能助发展
------甘肃省腐蚀与防护学会深化改革协同创新工作纪实
甘肃省腐蚀与防护学会是甘肃省腐蚀与防护行业领域集化工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研发生产、防腐蚀行业工程施工、资质认证、继续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一体化的科技类学术团体。学会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共有会员450余人,学会建立了党支部(学会秘书处专职党员3人)和工会联合会。秘书处职业化共设置科普宣教中心(科普部)、会员服务中心(组宣部)、资质认证、继续教育服务中心(培训部)、新技术研发推广中心(科技成果创新部)及党政工综合办公室五部一室。甘肃省腐蚀与防护学会坚持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承接政府职能转移(下简称“承能”)为抓手,充分发挥学会人才和资源优势,在助力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扶贫等工作中主动作为、积极创新探索实践,在科研、科普和智库社会化服务中取得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成效,荣获“4A级社会组织”、“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示范单位”、中国科协和国家人社部授予“全国科协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一、聚焦助推创新发展抓“承能”
甘肃省腐蚀与防护学会全面深化科协系统改革、协同创新发展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积极引导学会的专家学者主动进军经济建设主战场,创新探索形成了“规划咨询、成果推广、联合攻关、产业服务”等工作模式,推动会员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的数字经济转型,培育新兴产业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提升会员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和能力。甘肃省腐蚀与防护学会与甘肃省科学院共建甘肃省科学院白银分院开展协同创新工作,双方同将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学等高端产业作为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的主要对象,在化工装备制造、清洁能源、分子育种与生物超算等领域攻坚克难,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开辟全省数字经济赋能传统产业发展新领域新赛道。甘肃省腐蚀与防护学会协同创新基地科技成果获一次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次技术发明二等奖和三次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科技成果转化成为新社会组织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助力“四强”行动。其中《强酸矿岩环境下抗腐蚀支护及分段崩落法优化开采技术研究》成果转化针对井下酸性水环境,将混凝土抗腐蚀性能从较差提升至优良,抗压强度耐蚀系数(Kf)从原来的74.295%提高到94.644%,抗支护成本降低约350元/m,节约支护成本21万元;《含铜多金属二次物料清洁处理工艺研究与应用》成果转化为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累计新增销售收入380.12亿元,新增利润7.28亿元,新增税收18.23亿元;《安全环保型石油储罐长效防护涂层的设计及应用》成果转化为西北永新涂料公司三年累计新增利润794.58万元,新增税收136.03万元;协助会员企业海默科技集团【海默科技(A股300084)】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共同组织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现场指导海默科技集团承接中海油研究总院委托的国家工信部科研项目中海石油陵水17—2气田10D/11D井区开发项目首台套国产化水下温压传感器海水腐蚀防腐蚀方案设计,发表独立审查意见;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构建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学会党支部带领理事会成员深入西北永新涂料有限公司、白银有色集团铜冶炼烟气制酸技术改造项目和ISP技术提升改造项目中提出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可持续发展建议、参与实施相关技术项目工程施工,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积极推进了学习型科技社团的自身发展。与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南昌航空大学和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开展“院会合作”,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共同合作开发新课题、新课程,编写了10余种国家级、省级防腐蚀行业系列职业技能科普培训教材,参与编辑出版大型工具书《中国防腐蚀工程师实用技术大全》。配合行业管理开展全省防腐蚀施工单位资质认证、职称评审工作,为24家会员单位通过甘肃省化工机械动力资格评审后取得《施工安全资质》认证,组织会员单位技术负责人参加中国科协系统防腐蚀工程师继续教育培训,培养了具备任职资格的专业工程师452人,全省5860余人取得防腐蚀工种职业资格证书,为我省化工防腐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储备。
二、聚焦乡村振兴抓“承能”
科学普及是公益事业,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甘肃省腐蚀与防护学会所属培训机构甘肃省新科技教育学院和甘肃汇通职业培训学校作为甘肃省科普教育基地和甘肃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开展“永远跟党走”主题宣传活动,将主题教育活动无缝对接在甘肃省人社厅、省科协等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将“思政课”融入科学普及的进社区、乡镇、学校、企业、机关、军营的“六进”活动中。办好科普大讲堂,扎实组织开展围绕理论时政、经济社会、生态文明、法治宣传、民族团结、文化经典等主题策划面向大众的讲座讲坛论坛报告会等,坚定“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强大动力,增强了"四个意识"、坚定了"四个自信"、做到了"两个维护"。学会受省科协派遣赴甘南藏族自治州和临夏州自治区开展“科普进寺院”项目,创新探索实践“五个精准”助力乡村振兴示范新模式,扶贫与扶志、扶贫与扶智相结合,为少数民族信教群众开展牛、羊、猪养殖和疾病预防等理论讲解,实地手把手教授花椒修剪、栽培等农业技术,切实帮助当地群众掌握种养殖技术。学会与当地政府部门合作,利用各种新型通讯、信息手段、仪器设备,免费为农牧民、养殖企业进行远程诊疗服务,解决养殖难题;对畜牧业从人员进行职业技能鉴定;通过项目带动,向少数民族困难群众传播科学文化和致富信息。注重运用新的技术、媒介和传播手段,推进“互联网+科普”品牌创新,适应大数据时代特点,顺应并引导群众需求,进一步加强“三微一端”(微博、微信、微视频、客户端)开发利用,巩固扩大“互联网+科普”融合发展成果。适时推出科普微信公众号,精准推送吸引公众的好内容,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创新技术结合起来,形成与传统文化相衔接、与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内容体系和文化形式,引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力争在全省范围内起到带动和辐射作用。
开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助推城镇农村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甘肃省腐蚀与防护学会开展“4050”下岗失业无业人员、低保户和农村富余劳动力人员,大力开展就业困难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全面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助推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实现学员和用工单位的双向选择,在目前经济持续下行压力下,帮助学员稳定就业。学会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方式和手段,着力打造示范性强、影响力大的农村科普品牌项目,满足农民群众的科普需求,增强科普辐射力,进一步增强贫困地区农民的“造血”功能,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效果显著,更好地发挥助力乡村振兴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聚焦智库咨询服务抓“承能”
甘肃省腐蚀与防护学会依据行业优势推动智库建设,开展社科研究、社科科普社会化服务工作,鼓励学会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创作贴近群众需求的优秀科普作品,创作社科普及影视、动漫作品,满足农民群众多样化需求,做到群众亟需、看得懂、能领会、有启迪的社会科学知识普及读本和科普读物。强化社科普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科普及产品研发,结合自身特色,策划推出一批服务社会发展、贴近百姓生活的公共服务活动,动员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共同参与,吸引更多公众走进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同时,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方式和手段,着力打造示范性强、影响力大的品牌项目,提供更加个性化的社科普及服务,满足不同公众的社科普及需求,增强社科普及辐射力,更好地发挥科学普及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
甘肃省腐蚀与防护学会主持完成白银市人民政府立项的《白银市“十四五”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和《白银市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编制》(项目编号:BGZJ-ZC(4)17007和BGZJ-ZC(4)17311); 《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和现实路径》获甘肃省第15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白银市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获白银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新时代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功能目标及其实践路向》在“互联网+农村商贸流通改革与发展暨2020年全国第三届乡村振兴高 峰论坛”论文评选中获一等奖,在CSSCI核心期刊《甘肃省社会科学》2020(5)发表;《新时代我国乡村文化体制改革的方向与路径》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构建新发展格局暨2021年全国第四届乡村振兴高峰论坛”论文评选中获三等奖;《普惠金融视角下的农资赊销行为研究》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暨2022年第五届乡村振兴高峰论坛”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背景下农资消费信贷行为和违约风险》在“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暨第六届乡村振兴研讨会”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其中《普惠金融视角下的农资赊销行为研究》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暨2023年第五届乡村振兴高峰论坛”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
学会开展智库咨询社会化服务,其中《以学会治理机制深化改革为突破口,探索全面改革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的建议案》、《关于支持白银市凹晶产业发展的提案》、《关于在我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工作中发挥农技协组织作用的提案》、《关于开行中欧班列支持白银建设公司省工业物流集散中心的建议》、《关于统筹推进兰白都市圈建设的提案》、《关于发展普惠金融加大金融扶贫的建议》 、《关于支持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提案》、《关于白银建设西北光气化产业创新发展基地的建设》 、《适应形势,探索转型升级新路径;不忘初心,激发服务三农新活力》、《“五个精准”科技助力于“精神扶贫”》、《关于推进定西至会宁天然气输送管道“开口子”工程的提案》、《普惠金融助力甘肃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服务对象:中共甘肃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甘肃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和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关于强化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接机制建议的提案》、《关于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纳入高质量综合绩效考核评价内容和强科技行动考核指标》(服务对象: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动发挥在甘肃省腐蚀与防护学会建立的″社会科学、科技和科协界别政协委员工作室"的功能定位和专业职能,建言咨政履职尽责,积极为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得到省政府职能部门采纳。
四、甘肃省腐蚀与防护学会党支部工作创新方向
1、学会党支部深入学习“习思想”,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完成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赋予的职责,坚决抵制“科技造假”、“学术造假”等不正之风,将坚持促进本学科的学术发展和将先进的科技成果普及推广到相关的工业企业之中,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两大工作方向。
2、针对我省石油开采中如何应对高浓度CO2和H2S对管道系统的严重腐蚀问题,进一步推动国家工信部科研项目中海石油陵水17—2气田10D/11D井区开发项目实现首台套国产化水下温压传感器中试生产,优化海水腐蚀防腐蚀方案设计降低制造成本;开展风电设备的腐蚀与防护涂料技术研究;材料表面的纳米化处理和纳米涂层技术;大型水坝的百年安全防护技术;南水北调、引黄灌溉系统的防蚀新技术;加大宣传力度,与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上下呼应,共同促进中国腐蚀与防护技术的发展,推动政府和社会进一步关注腐蚀问题。
3、结合产业特点和行业发展,特别是可持续发展,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学会改革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发展道路。学会必须注重科技创新,不搞低水平的能力扩展。对照我们的行业,植根于企业,联系在行业发展上,通过行业自律来规范行为,发挥作用,促进行业稳定健康地发展。